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玄幻魔法 > 重回1988之IT女王 > 第139章

第139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京港有回音 末世天灾,我用金屋囤货躺赢 斗罗V我的武魂是谱尼 笨蛋美人失忆后 竹马他不对劲 翡翠大师 穿书男主向我表白了 重生在折辱清冷男主前 玉奴欢 真相大白后,霍总跪下求复婚

据交警判断, 要么是面包车有问题,要么是开车的人有问题。不然以在城市里的开车速度, 张诚两口子跟那个小男孩都已经发生碰撞了, 正常人就算不踩刹车, 也会变道,远离是非之地, 他怎么就撞上去了。

对那辆破车的检测结果是那个车……全身都有问题。

那个黑车的车是准备报废的事故车,不知怎的就被拖出去, 修了修,然后就上路跑, 没有任何手续。

本市城里城郊的所有修车网点都不承认修过这个事故车。

车的身份搞不清楚,人的身份更搞不清楚了,他姓什么叫什么, 从哪儿来, 有什么亲友关系, 怎么弄到车的, 都不知道。

唯一的线索就是张诚隔着挡风玻璃看到的那一眼, 老警察通过他的描述画出了模拟的形象。

在身份证还没有联网, 去哪里都不需要实名认证的时代, 要找逃犯一般是亲戚家、朋友家、车站。

新闻里经常听到这些人也都是在这些地方落网,有些逃犯跑得再远,最后落网的地方, 还是某远方的亲戚家。

对于一个不投亲靠友,又蹿出去很久的逃犯, 就不好办了。

现在人手严重不足, 各种性质恶劣的杀人案、灭门案, 都还没有做到应破尽破,何况是这种没死人的事。

这种事并没有资格上央视,只能在地方台和地方报纸露个脸,甚至都上不了头版,本城之外的人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事。

就算发了通缉也不会有人注意,谁没事盯着通缉令看啊。

不过,在网瘾少女安夏的努力之下,网络这种不受地域限制的平民媒体,提前了很多,进入大众的使用范围。于是,许多大城市的人都知道了这条新闻。

普通百姓对这种可能随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是最能感同身受的。

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遇到这种事。

每个人都会把自己代入到受害人一方。

人民群众朴素的情感就是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

于是大家对帮助抓住这个黑车司机,产生了火一般的热情。

安夏发出的民间悬赏是在自家紫金论坛的平台上发出的。

下面有不少人也纷纷表示想要加入,为抓到这个黑车司机出一把力。

既然大家有这个需要,那就把功能加上,这个没有什么难度。

开发团队干脆把在通缉令上,但至今没有落网的嫌疑人全部录入网站。

如果有谁想再给他加一点悬赏,就自己输价格。

说得时候很热闹,真正落到实处就没有什么响动了。

主要是因为通缉令太简短,他们都没有故事。

那个黑车司机会引起群情激奋,是因为张诚和妻子,以及终身残疾的男孩,引起大家的广泛同情,男孩父母的骚操作又让这事产生了自发的传播。

公司需要故事,让投资人产生兴趣。

流量艺人需要故事,让粉丝们产生怜爱或仰慕,为其疯狂。

就连坏人也需要故事,才能让人感受到他们丧心病狂,罪无可赦,危害极大,必须赶紧抓走。

不过通缉令上也不可能写太多东西。毕竟他们没有被宣判,还是嫌疑人,不是板上钉钉的罪犯,也不可能写太详细,免得被嫌疑人看见之后,想办法给自己脱罪。

没有故事的坏人,跟没有故事的好人一样,前者不会引起人们的愤怒,后者不会引起人们的同情。

现在在民间悬赏榜上名列前茅的嫌疑犯,还是那个不知姓名的黑车司机。

自从悬赏升到三万块钱之后,各地派出所公安局都接到了许多人报警,号称「我看见那个悬赏上的人啦」!

结果没有一个

是的,有些人的长相跟通缉令相差十万八千里。

顶着大太阳,被派出去跑了一圈的警察出离愤怒了:“你男女不分啊?!通缉令上不是写的是男吗!哪个男人长那样!”

从张诚的故事里,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侧重点。

普通百姓看到了无奈的普通人维权之难,商人,之所以能当商人,就是因为他们能看到商机。

什么事都能看到。

媒体的报道上,关于紫金科技进行了模拟还原的事情,只提到一句话:“紫金科技通过相关技术,还原了事故现场。”

就这么一行字,也被人注意到了。

之所以会有第二次的起诉,是因为紫金科技提供的模拟还原技术,输入数据,运行程序,居然就能高度还原当时的情况。

这项技术能应用的场景,远不止于交通肇事。

有几家民营汽车公司,找到紫金科技,询问这个模拟技术现在能不能商用。

“当然可以,不知道你们有什么需求呢?”安夏微笑。

什么现在能不能商用,这跟时间有关系吗?

只要钱到位,现在就给您上门安装,提供全套学习资料和专人辅导。

“我们厂有研发汽车的项目。”

安夏笑容不改:“嗯……”

嗐,研发汽车嘛,我们也研发啊,紫金无人车项目组,万能的项目组!

“所以,我们想,有没有可能,做出模拟的风洞?”

自古以来,从模拟战争的沙盘开始,人类对于各种高危、重要和费钱的事件,就得搞模拟。连公司办个晚会,都得搞彩排。

风洞就是用来模拟自然环境的。

无论是飞机,还是汽车,甚至未来的高楼,都要做风洞试验。

风洞也很贵,随便一建就要五六年,随便一花费就是几亿。

前期投资巨大,后期占地巨大,维护费巨大,用电量还巨大。

用电量都巨大到不是交交电费就完事的。

不仅得在用电低谷期,甚至还需要到电网备案,免得供电部门出现问题,被群众骂完再被电网骂。

没钱自建的单位,就选择租,租用风洞的测试费用听起来不贵,五百块,再一看单位名称:分钟。

一分钟五百块。

测试最短时间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七十二万没了。

在风洞里出现问题,修复,再做,做完,要是再发现,那就得再重做……

如果是在游戏的场景里,老板的头顶就会不断飘出数字:

-72000

号称「风洞一响,黄金万两」。

安夏夸赞道:“真不愧是李总,想法比别人都先进那么多。”

“嗐,我哪是什么先进,还不是跟着国家学的。”

啊?啥?国家还教过这个?我怎么不知道?

安夏一头问号。

要是国家教的话,现在应该有很多公司都来找她做项目了。

“不是咱们国家刚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吗?”

安夏:“??”

等等,要拔高到这个高度吗?

这位李总莫不是从体制内出来的,凡事先起个高调?

“我看到新闻上说,这个条约的内容里有一句,是说五常最终将销毁其核武器库。我想,怎么可能呢?

哪个国家不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出来的。

特别是咱们国家,多不容易啊,而且现在发展速度也不如其他国家快,为什么会同意签署这个东西呢?”

李总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安夏:“直到,我看到新闻,才知道,原来现在的模拟技术已经到了这么高的水平。我们国家一定是拥有了仿真模拟核试验的技术,才敢签……”

哦……这样啊……

能从这一条想到模拟实验,确实还蛮厉害的。

虽然仿真核试验这事应该跟《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有关。

李总大概也看出安夏对他的发散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笑笑:“不好意思,我忘了,女同志对这些事情不太关注。”

不,不是女同志对这些事情不太关注,是你说得太无聊又过于浅薄。

安夏还是保持着微笑:“我们还是谈谈虚拟风洞的事情吧。”

虚拟风洞的设想在很久之前的六十年代就提出了。

毕竟人类对于省钱和提高效率有着本能的追求。

然后到八十年代开始兴起,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有产品问世。

现在的阶段,正是安夏最喜欢的状态:不是完全的空白,需要万丈高楼平地起。

也没有发达到已经不是红海,而是血海,打破头都挤不进去的发展滞胀期。

有先驱,但不多。

有参考资料,但不全面。

“其实,我也没什么要求,只要能把真正的风洞百分之百的复制就行了。”李总搓了搓手。

不然你还想怎么样?顺便再测个季节和雨水侵蚀测试吗?

安夏忽然觉得这个也不是不行。

问题来了,这位李总,空有一腔热血,他没钱。

他是做实业的,内心就觉得计算机,就是他家里桌上放着的小玩意儿,敲敲键盘,就能做出来。

风洞,很贵。

计算机模拟,很便宜。

就是抱着这种心态,他才找到安夏。

在他的心中,开发费用最多也就一百万吧。

但是安夏报出来的估算数字是六千万。

嗯啊哦,失陪,打扰,高攀不起……李总退缩了。

李总跑了,但安夏本人对这个项目还是很有兴趣的,模拟类的技术在将来有不少可以应用的场景。

要是现在能做出来,也算是先驱了。

公司的项目评估组对安夏提出的需求,进行一番评估。

发现在国外,其实已经有类似的技术了,叫cfd,也就是「计算流体动力学」,主要涉及学科是数值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啊……数学。”安夏听到这个学科就开始头大。

调查人员继续汇报:“主要是将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中积分、微分项近似的表示为离散的代数形式……”

安夏想起自己一个理科生朋友曾高呼:“流体力学是我的一生之敌。”

还有朋友表示:“离散数学才是我的一生之敌。”

还有在微积分考试之前,拜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发明者,然后考试挂了科,就对着他俩吐口水的实用主义迷信者。

一个软件,居然跟这么多人的一生之敌有关啊……

别的不是问题,问题是安夏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这么多数学专精者。

公司里有几位应用数学专业的高材生,安夏问了几个人,关于计算流体力学是不是很难。

“还行吧,也不是很难。”其中一位说,“只要懂一点数学分析,有点高等代数,再稍微懂一点张量分析……公司里现在用的是frtran语言,编一个程序做计算就行了。”

另一位补充了一句:“大概跑三四个小时就能做出来,很快的,然后出个图……”

安夏决定跳过理论环节,直接问他们:“如果要把现实的风洞实验,变成计算机时的虚拟风洞,你们可以做到吗?”

“呃……这个……时间可能会需要比较久。”

“如果把云计算的那几个俄罗斯科学家拨过来的话,应该会蛮快的,我记得那个什么陀罗什么金斯基,他以前是做火箭外壳设计的,连加加林都坐过他参与设计的火箭。”

对,是个解决方法。

但是,云计算那边可能会杀人,可能会在安夏办公室里一哭二闹三上吊,以示决心。

因为他们也很需要数学人才啊。

数学,真的是理工科之祖,缺了它,干什么都干不成。

而且,普通的数学好还不行,得真的有点灵性,才能做开发。

安夏的数学水平,也就只能保证考试成绩还可以,回家不会挨揍。

企图用数学知识来做什么开发,那更是绝对不可能。

都说中国学生的数学很牛逼,外国人的数学水平都是垃圾。

事实上,这跟国外的教育方式有关系,精英教育跟平民教育差距巨大。

牛逼的外国人的数学水平,看看恩尼格玛密码机、看看ibm,都是依托于精英教育的结果。

至于中国的数字教育,是模仿的前苏。

前苏的数学水平,真不是盖的,不然华为的数学实验室也不能建到俄罗斯去。

各个大学里数学特别牛逼的人,不是出国,就是进了外企,李俏很努力很努力的挖人。但不是人家看不上紫金,就是紫金看不上人家。

主要还是因为可挑选的基数太少,安夏已经意识到数学从娃娃抓起,时不时地参与基础教育,赞助各种理科竞赛。

但是,远水不解近渴,种下去的小树苗,现在最多也就算长出了两三片叶子。

得上哪儿摇人?

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奇迹。

就在安夏因为找不到人,想要彻底放弃虚拟风洞项目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公司里那位什么陀罗什么斯基的科学家向安夏推荐了一个人,那是一个姓史的中国物理学者。

在中苏蜜月期,他曾与那位学者进行过友好交流,那位学者有着非凡的数学天赋,斯基同志认为自己的数学已经很好很牛逼很强大了。

但是,时常会有一种智商被碾压的感觉。

安夏觉得可以努力一下,看看这位大师愿不愿意出山。

她要亲自去找大师谈。

史教授很好找,为人还挺和善,除了不愿意加入紫金之外,什么都好。

安夏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愿意。

是知识份子的清高,让他嫌弃商业公司的铜臭?

还是对公司本身有什么意见?

不是对她有什么意见?

“你不要多想,我就是不想上班。”史教授温和地说。

不想上班,指的是不想坐班,不想在某一个时间,必须去什么地方坐着,也不想受人管,不想遵守劳动纪律。

他在大学当教授的时候,不坐班,有课就去,没课就不去,唯一要遵守的就是上课不能缺课或者迟到,否则那叫教学事故。

刚开始,史教授早上还会起不来,特别是冬天。于是,他跟排课的人打好关系,绝对不给他排早上八点的课。

史教授的课,全部都在下午。

后来,他年纪大了,早上四五点就醒了,中午下午一定要睡午觉,于是,又给他排早上八点的课。

现在他不用带课,就带带研究生,时不时去催一催论文,问问进度。

不用按时按点上班,非常开心。

“原来您在意的是上班时间,那不要紧的,我们公司的上班时间很自由,就算有什么要开会的事情,也会提前通知,以您方便为准。”

挖人,就要有挖人的诚意,何况公司的考勤制度本来也是这样。

史教授还是拒绝:“公司里的人,可能会受不了我。我催学生论文的事情,都被学生发到校园论坛上面去了。”

“那是学生不懂事,我们公司的人都很理性,绝对不会这样的。”

史教授「呵呵呵」地笑了几声:“不好说吧。”

就这,也想把安夏打发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安夏拿出了一不要脸,二不怕羞的精神,对史教授进行了强势的说服工作。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分手后,禁欲小叔拥她入怀 高武,从继承游戏资产开始 重生之推手人生 说我扑街,我写一人之下不过分吧 入侵[向哨] 穿书七零:冷面军少夜夜洗床单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足球:从阿贾克斯开启神坛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都重生了,谁还是个恋爱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