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做钦差 > 68.第68章 王老丝的玉

68.第68章 王老丝的玉(1/2)

目录
好书推荐: 全能风水小医仙 醉红楼 我是大神落人间 我的妹妹是魔神 BOSS大人,心尖宠 仙界大爆料 学霸的异界图书馆 无上祖道 咸鱼的穿越日常 剑奴

下官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一定把这个家务事给您断得是一清二楚、黑白分明、擘两分星、公私分明、班班可考、层次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一个发言的是西县令。

这个编故事的高手,他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八岁熟读四书五经,十年寒窗苦读,几番进京赶考,才得以金榜题名。多年辛苦,换来一个七品县令。

在县令任上,他也没有懈怠地得过且过混吃等死,而是广泛收集治下的奇闻轶事,进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与才学,研究出了这么一套“西为民编故事断案法”。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西县令精彩的表演:

西县令刚开始的话还是很中肯的,他故作高深地捋了捋下颚的胡须,缓缓说道:“依下官来看,难难难,道德玄。天下久安城,处于太行山之巅。境内多山,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当天下和平,久安城的地势却转优为劣,太行山成为了限制久安与京师、河南以及山东、江南等地的屏障。久安城东南的疙瘩县,更是四周皆山,粮食则更为有限。”

众人皆叹惋。

西为民继续说道:“《老子》有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虽然土地贫瘠而人口增多,不易耕种,久安却拥有着另外的财富,疙瘩县西边大山里的铁矿便是其一。明初,当铁冶由官营转归民营后,久安的铁货陈家便渐渐崛起了。”

人群中有些嘈杂之声。

西县令道:“与此同时,久安作为北方的丝织中心,沈王就藩久安后,组织数千机户织绸,由于大受市场欢迎,用于市场流通的久安绸逐渐超过了上供数额。丝绸王家成为经营久安绸的佼佼者,久安绸与杭锻、蜀锦成为中国三大名绸。万历年间开始,朝廷派织久安绸不断,索潞绸动辄几千匹,略不知节。”

费一流心想这倒却有此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大明万历皇帝神宗墓“定陵”开启之后,仅仅在万历帝棺椁内,就有包括工丽异常的妆花纱龙袍在内的八八六十四匹久安绸。这些久安绸在地下长眠了六百年,出土时依然光鲜如新。

西县令接下来的话,加入了大量的个人感情色彩:

“那是二十五年前,万历二十八年,久安却遭到了前所未有天灾,然而朝廷的赋税却分毫不减。时人曾言,皇上虽富有四海,然得银则喜;竞彼镠镣,锱铢必尽;取金银动至几十万两,索久安绸动至几千匹。这句话出自万历年间雒于仁的《酒色财气四箴疏》,疏中指出万历皇帝酒色财气样样贪恋,劝谏皇上临朝务正,他也因此遭奸佞小人罢免。直到我朝天启元年,当今皇上圣明,追赠其为光禄寺少卿。”

路知府不语,默默点头。

西县令道:“然而,事实正是这样。王家久安绸的派造任务,逐年加码,年产多达十万匹,织机超过一万张。那是丝绸王家的巅峰,当时的王家比铁货陈家要富出许多。但那却也是丝绸王家没落的开始。天灾之后,桑田减产,任务不减,丝绸王家最先受到冲击,紧接着铁货陈家也受到影响。

为了完成朝廷的任务,为了应对久安天灾的寒冷与干旱,为了应对原料不足的困难,两家不得不另寻出路,王老丝和陈老铁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太行山中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北越长城,驼铃儿响叮当,南下长江,千帆竞往。他们收购生丝,长途贩运。他们运送铁货,远销各方。”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家父李承乾,距离造反剩三月 大离寒士 废太子:戍边三年,满朝文武跪求登基 捡个女帝当老婆 京师惊梦 荒年别人吃观音土,他有空间做农场 无敌假太监 回到盛唐做武夫 明末:从零开始造反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