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塞北王朝金 > 第143章 143苗刘兵变之高宗退位

第143章 143苗刘兵变之高宗退位(1/2)

目录
好书推荐: 修真从挖灵石开始 呆萌公主 真隐士传 成神当至高 拳拳到肉的综漫游记 帅哥,请站住 精灵信条 黑暗血祭 极道狂刀 当代战神

高宗皇帝自然应允,任命苗傅为庆远军承宣使、御营使司都统制。刘正彦为渭州观察使、副都统制。

闹了一场大兵变,连个节度使都么混上,两个大傻帽啊。

二人正要回去,手下喽啰们抗议了,咱们不能这么回去,等其他部队回来,我们连渣渣都不剩。

这个时候,有人提出来了,必须让皇帝退位,禅位给皇子赵旉,让皇太后垂帘听政,给自己留条后路。

当时大臣有点懵逼,皇帝也懵了,怎么着还要退位?你知不知道我这个皇帝是怎么来的,我容易吗?

时不我待,终究要有人说话,张逵力劝高宗皇帝退位,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今日之事,当为社稷百姓。”

群臣分为两派,陷入了争论。

高宗大概也明白了,今天这事不好办了,大臣竟支持自己退位,自己若不同意,就等于把国家和朝廷分成了两派,自己一个不好,其中一派都会投降叛军。

若有大臣投降了叛军,给叛军指条明路,自己就一抹黑走到低了,但他还想做最后的挣扎,说:“朕当退避,但须禀于太后。”

这个皇太后就咱们前面说过的,哲宗皇帝的废后孟氏。

诶,你还别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这绝对是个好主意,弄一个年幼的皇帝,那就更好控制。

皇子赵旉此时还不到三岁,连奶都没断呢。

从让太后听政的角度来说,是为了拉拢孟太后,希望太后对自己感恩戴德。

两人并没有想到,或者说不敢取代高宗皇帝,也不敢挟天子令诸侯。他们只有在政治上找到一个靠山,才能免除将来的清算,孟太后这张牌就很好。

大宋朝并非没有垂帘听政的前例,比如说仁宗时期的刘太后,哲宗时期的高太皇太后,徽宗时期的向太后。

有了前例,一切就好办了。

两个混蛋还说了一举让赵构怨念极大的话:“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不知何以处?”

这里的渊圣就是指钦宗皇帝,高宗能受得了这个话吗?

在请太后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北风刮的很大,高宗皇帝从座位上站起来。大臣就请皇帝坐,别受了风。高宗皇帝说:“不当坐此矣。”

这话里有多少深深伤心啊,大宋是他救下来的,却要背负千古骂名。当然了,他以后还要背上更多的后世讥讽。

孟太后前来,却不愿登楼,要求出城安抚叛军。

这个举动太冒险了,万一叛军劫持太后怎么半?

朱胜非却力排众议,支持太后出城,因为叛军要想要劫持皇帝或者太后,早就令旗一挥攻城了,既然不攻城,又何必劫持太后?

太后出城的效果非常好,一直很倔强的苗刘二人下拜说:“今百姓无辜,肝脑涂地,望太后为天下主张。”

见两人下拜,孟太后缓和了态度,说:“自道君皇帝任蔡京、王黼,更祖宗法度,童贯起边事,所以招致金人,养成今日之祸,岂关今上皇帝事!况皇帝圣孝,初无失德,止为黄潜善、汪伯彦所误,今已窜逐,统制岂不知!”

孟太后的这段话,并不难以理解,却足以让后世骂高宗皇帝人闭嘴了,一个二十出头的皇帝,他已经做的够好了。

苗傅见孟太后拒绝执政,便说:“臣等已议定,岂可犹豫。”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叔宋太宗 世子稳重点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杀了那个妖鬼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开局征服太子妃,成就至尊九千岁 首辅的屠户悍妻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和忍者恋爱吧!
返回顶部